● 本報記者 張舒琳 王鶴靜

2004年12月,境內首隻ETF誕生。二十年厚積薄發,ETF市場在今年迎來飛躍時刻,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。以ETF為代表的被動產品規模大幅增加,指數投資“大時代”帷幕悄然拉開:多元創新產品層出不窮,核心寬基產品引領市場潮流,被動基金逐步成為市場定價的重要力量,指數化投資熱潮湧動。

ETF印證時代發展

2024年,被動投資迎來爆發式發展。Wind數據顯示,截至12月25日,ETF總規模由年初的2.05萬億元擴張至3.77萬億元,增幅超過80%。

回首境內ETF發展之路,2004年12月,第一隻ETF——華夏上證50ETF誕生;2020年10月,ETF總規模邁過1萬億元大關。此後,ETF發展按下“加速鍵”,2023年8月,總規模突破2萬億元;2024年9月,突破3萬億元大關。

今年以來,股票型ETF貢獻了絕大部分規模增量,跟蹤滬深300等寬基指數的ETF產品“吸金”效果最為顯著,23隻滬深300ETF年內規模增長達7100億元以上。

ETF市場在今年展現了“現象級”變化,龍頭ETF規模屢創新高。截至12月25日,市場規模最大的核心寬基產品滬深300ETF規模為3675.26億元。今年以來,滬深300ETF規模接連刷新行業曆史紀錄。4月,該ETF規模突破2000億元;9月,迅速突破3000億元;在“9ⷲ4”行情帶動下,該ETF於10月8日突破4000億元。

以中證A500為代表的新一代核心寬基橫空出世,成為全市場的關注焦點。該指數今年9月發布,截至12月25日,場內已發行的中證A500ETF產品數量達26隻,總規模達2400億元以上。從總規模上看,目前跟蹤中證A500的ETF已躍升成為繼滬深300之後A股第二大寬基指數ETF。

表示,年初以來ETF市場經曆諸多裏程碑。總量上,股票ETF突破3萬億元大關,超越主動權益基金,成為公募基金規模的核心增量;產品上,全市場誕生首隻4000億元規模基金,寬基重回ETF主導地位,成為居民和機構配置權益市場的重要工具。

重要投資者借道入市

ETF規模迅速擴張,離不開機構投資者的參與,特別是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長線資金大手筆增持寬基ETF產品,為市場注入了流動性與信心。

對比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中報可以發現,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ETF的數量由9隻大幅增至21隻,持有的ETF基金份額由401.30億份大幅增至2232.06億份。截至2024年6月末,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市值最大的前五隻ETF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、易方達滬深300ETF、華夏滬深300ETF、嘉實滬深300ETF、華夏上證50ETF,合計持有市值4334.50億元,占當時5隻ETF總規模的六成以上。

今年上半年,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新買入南方中證1000ETF、華夏中證1000ETF、

易方達上證、易方達創業板ETF、廣發中證1000ETF、華夏中證500ETF、嘉實中證500ETF、富國中證1000ETF、廣發創業板ETF、工銀上證科創板50ETF、天弘創業板ETF等中小市值寬基品種,廣泛參與寬基產品布局。

更重要的是,隨著ETF投資範式逐漸形成,A股市場定價受到深刻影響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,被動指數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3.16萬億元,首次超過主動權益基金的2.89萬億元。ETF規模迅速擴張提升了被動指數基金在市場上的定價權。

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表示,近年來ETF規模顯著提升,疊加ETF多樣的投資策略以及一二級市場的申贖交易機製,助推指數成份股流動性提升,而個股流動性的提升也推動了個股定價效率的提高。

行業生態持續優化

近年來,ETF行業步入蓬勃發展階段,這一強勁勢頭不僅來自政策發力、投資者需求提升、基金公司多元布局,也是多方渠道積極入局、深耕ETF業務的結果。券商、銀行、互聯網平台等代銷渠道主動擁抱ETF大時代,深刻重塑基金行業格局,優化投資生態。

龐亞平表示,當前,銀行端發力場外基金主要體現出四大特征和趨勢:一是被動化趨勢。被動基金規模在今年超越了主動基金,代表著客戶對於指數投資需求的提升。未來,銀行客戶持有指數基金的規模占比有望呈現上升趨勢。

二是銀行渠道在產品發行和持續營銷生態中的影響力正在提升。以此前中證A500場外基金發行情況為例,銀行端在發行首日銷售量可觀,多隻銀行渠道發行的A500基金產品的戶數超過10萬並頂格募集。

三是銀行渠道的發力或將進一步提升“長尾”客戶對於指數基金的認知。中基協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顯示,從權益基金保有規模來看,銀行渠道占比最高,但從股票指數型基金保有規模來看,券商則占據了主導地位,這意味著尚有較多銀行客戶未接觸到指數基金,未來發展空間廣闊。

四是未來隨著政策引導落地,銀行渠道的重要性或進一步提升。如“科八條”提出,將科創板ETF納入基金通平台轉讓,或進一步提升場外投資者投資便利性。

不僅是渠道發力打通指數投資“最後一公裏”,從產品源頭來看,未來ETF產品的創新擴容將為行業注入澎湃動力。華泰證券認為,我國ETF多元化產品矩陣有望持續豐富,創新型產品仍有待拓展。未來,我國ETF多元化產品矩陣有望進一步擴容,如特色行業主題、Smart Beta、指數增強產品以及浮動費率等機製創新,都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選擇。

此外,跨境互掛類產品大有可為。華泰證券表示,公募基金正不斷探索ETF互掛賦能跨境投資的可能性。近年來,互掛ETF產品加快上市,投資範圍涉及日本、中國香港、新加坡、沙特等,未來有望更廣泛地覆蓋東南亞、中東等國際市場。